2011年7月30日星期六

富人心態-成果為本

窮人富人心態第十一課。

富人願意用成果換取酬勞。

窮人願意用時間換取酬勞。

現今社會大部份公司員工都是以工作時間來計算工資,即是只要工作了或待了某個固定時間,你便可以拿到某個固定薪水。慢慢地我們以為工作時間長就是對公司有貢獻,但忘記了人是會躲懶,人可以因能力不足而工作效率奇低而浪費時間。這種思想甚至感染了一些公司的高層,認為員工晚晚開OT才是好的表現,準時上班下班是不負責任的。這種只以時間來衡量員工表現,不以工作效率來計算,正正就是窮人思維。

還記得數十年前中國大陸實行固定工資制,即很多人聽過的「做又三十六,唔做又三十六」,不以工作表現來把工資差異化,結果當然是人人都被迫躲懶,國家生產力低下,自然是富不起來,成為一個窮國。差異化正是推動人進步的一大動力,個人能力高,工作效率高的人可以得到更多工資的話,人們便會追求提升技能,不敢躲懶。近來的最低工資正好充分表現出這種窮人心態。以時間和工資掛鉤,結果躲懶的員工因工作效率低下而要用更長時間工作,因此有更高的工資。相反勤力效率高的員工因短時間完成工作而得到更少工資。大家覺得可笑嗎?

一些窮人思想的打工仔,很多時會看到老闆每天好像很得閒,而自己做得手忙腳亂的,心想為何自己的工資跟老闆差天共地。他們不會明白老闆的一個念頭可以帶來數百萬甚至數千萬的成果,這些成果可能只用了老闆一小時的時間。窮人思想的打工仔可以用一小時時間換取數百數千萬嗎?他們只會想如何滿足工時要求來換取固定的收入,跳不出時間跟酬勞掛鉤的思想框架。

富人明白酬勞是跟自己的表現掛鉤,為了得到更多酬勞,他們花心思在如何提升效率,如何用最少資源來換取最大回報。他們的想法是如何用更少的時間來換取更多的酬勞,正好跟窮人希望用更多時間去換取更多的酬勞的想法相反。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