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8日星期一

32種導致錯誤的心理學現象

主要流派       
有關現象
簡單描述
行為主義
奇幻思維
認為某種行為會導致我們想要的結果,雖然我們明明知道沒有理由而且事實上根本不存在理由。
確定性效應
情願選擇小的確定性的收益,而不願選擇大得多的可能的收益,儘管後者的統計值更高。
預期理論
非理性的趨勢,不太願意賭贏,而願賭輸。
格式塔理論
說服效應
更願相信可靠的來源,而不願相信可靠的推理。
自我說服
當現實與態度衝突時,更願改變自己的態度,而不願接受現實。
代表性效應
往往認為觀察到的趨勢會延續下去。
自我實現態度
做某些事情是因為它讓我們感覺到我們是人物
知識態度 
將資料分成可管理的塊,每一塊都當成一個簡單的態度來處理。
錯誤輿論效應
一般過分重視那些與自己持相同態度的人的意見
自我防禦態度
改變態度,以符合自己所做的決策。
身體標誌理論
強烈的威脅產生身體反應,增加焦慮和恐俱。
認知心理學
感覺綜合征
過分看重自己個人的選擇
後悔理論
力圖避免那些證明自己錯誤的舉動
認知失調
當證據表明自己的假設錯了的時候,出現認知失調。我們試圖避免這種資訊,或者曲解它,而且我們試圖避免那些使得這種失調更為突出的舉動。
參照點
我們的決策受到那些看起來像正確答案的輸入資訊的影響
精神隔離
將現象分成不同的類別,並且試圖優化每一類而不是整個總體。
成本沉澱謬誤
試圖在自己虧損的項目上投更多的錢以圖挽回損失,這說明我們總是將決策建立在對過去的記憶而非對未來的期望基礎上。
析取
除非得到新的資訊,否則我們避免做出決策,即使這些資訊與要做的決策沒有絲毫聯繫。
同化錯誤
曲解得到的資訊,使它看起來可以驗證我們所做的事情。
選擇性暴露
我們只是試圖暴露對我們行為和態度有利的資訊
選擇性理解
曲解資訊,使它看起來可以驗證我們的行為和態度。
過分自信行為
過分相信自己的決策能力
事後聰明偏見
過分相信自己預測過去已經發生的一系列事件的後果的可能性
驗證性偏見
我們的結論過分地受到我們想要相信的事情的影響
心理分析

妄想狂人格障礙
過分關注上當受騙或犯錯誤
虛偽型人格障礙
過分專注於自己的決策,不能放鬆自己。
自戀型人格障礙
對自己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極度關心,都想取得成功
回避型人格障礙
對自己做錯的事念念不忘,總想報復或挽回它
強迫型/衝動型人格障礙
過分看重細節
抑鬱型人格障礙
無論自己過得好壞,總是感到失望和擔心
社會心理學

自適應態度
發展與自己交往的朋友相同的態度
社會比較
對於自己難以理解的事情,使用別人的行為作為一種資訊來源。



4 則留言: